人民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动力。改革开放以来,农村过剩劳动力向城市转移,致使土地“没人种”、农业“凋零”,一些农村出现了“空心化”的现象。吸引青壮年农民留在农村与培育高素质职业农民是乡村“后继有人”的关键,这也证明了人是事业发展依靠的根本力量。为形成前进的、上升的趋势,解决一系列矛盾是必由之路,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才能推动矛盾的解决。因此,人民群众始终是我们党一往无前、永立不败之地的最基本、最深沉的动力支撑。乡村振兴如果脱离农民,就是空谈振兴;如果依靠人民,就有深厚的动力源泉。
汇聚民智,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。人能思想、进行文化生产,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经过长期的积累,能对当前以及后世产生影响,一些民间村落遗迹、村规民约、佳节习俗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的象征。一方面,乡村振兴要继承乡村历史上的先进文化,汲取古人智慧。对于保留下来的农村优秀文化习俗、农业文化遗产要转化为发展农业生产、美化农村环境、丰富农村文化的重要资源。另一方面,乡村振兴各项决策要群策群力、集思广益,回应今人呼声。农民最关心的是衣食住行以及看病等问题,对生产生活的烦心事、揪心事感受得最多,对农村的发展蓝图、农业的改进方式、农民的福利保障有许多意见。农村活跃着许多土专家、土秀才、乡贤、土匠人等,都是一方发展的宝贵人才。倾听农民的意见,综合农民的想法,打通政策执行的思想堵点,碰撞乡村振兴的思维火花,才能激发广大农民的创新和创造精神。
集中民力,调动人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。农村落后于城市是城乡发展规律的必然反映,工业反哺农业、城市支持农村是适应规律的要求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须以农民利益为主导,“乡村振兴是农民干出来的,而不是政府花钱堆出来的”,“输血式”扶贫的方式方法向“造血式”过渡,关键在于激发农民的积极性。一方面,要合理分配物质利益。经济因素对农民的具有重要的引导力。例如,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可以增强农民种粮的积极性。另一方面,要保障农民权利,增强农民的主人翁意识。农民的各项权利保障越充分,其归属感和自主性就越强。例如,一些农村厘清集体土地所有权、承包权、使用权,有效提高了土地使用效率,农民干劲就更足了。(严肃)